跟从我国第36次南极调查队首航南极的“雪龙2”号极地科考破冰船20日至23日分三次完结中山站邻近的航道破冰,为“雪龙”号海冰卸货拓荒了一段约14海里的冰上航道。
20日黄昏,“雪龙兄弟”抵达距中山站邻近的陆缘冰区。与浮冰比较,作为陆地边际的固定冰,陆缘冰更像一道固若金汤,挡住船舶接近陆地。在驾驶台值勤的“雪龙2”号三副乔守壮说,陆缘冰破冰飞行属探路性质,浮冰区飞行要注意避开冰山,陆缘冰破冰飞行则要绕开一些冰脊。抵达陆缘冰区后,“雪龙2”号随即打开初次陆缘冰破冰作业,“小试牛刀”破冰约1海里。
“雪龙”号开进“雪龙2”号(前)破冰后的航道(11月20日无人机拍照)。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
21日上午,科考队依据冰情和卸货要求确认了最新破冰道路”号由西侧掘进至神州湾邻近。这儿间隔卸货地址——中山站和内陆动身基地均相对较近,一起穿过多条对卸货安全构成要挟的较大海冰裂隙。
当天15时48分,“雪龙2”号依据新破冰道路海里,期间展开了吊舱调试和往复拓展航道等作业。
“雪龙2”号(左)为被浮冰围困的“雪龙”号突围(11月20日无人机拍照)。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
“‘雪龙2’号破冰构成的冰上航道有时弯道过大,‘体型’较大的‘雪龙’号经过困难,因此‘雪龙2’号会回头破除转弯处的坚冰,并来回拓展航道,以便‘雪龙’号顺畅经过。”“雪龙2”号大副张旭德说。
22日13时15分,“雪龙2”号开端最终阶段的破冰,其间先后展开了吊舱调试和冰面探冰,到23日清晨1时30分完毕,破冰约8海里,帮忙“雪龙”号抵达坐落中山站西侧约10公里处的卸货点。
据目测,本次所破之冰厚度为1至1.2米、雪厚0.2至0.4米。而依照设计能力,“雪龙2”号能在1.5米厚度冰加上0.2米厚度雪的冰情下,以2到3节航速接连破冰行进。
“相对于从国外置办改造的‘雪龙’号,我国自主制作的极地科考破冰船‘雪龙2’号愈加灵敏,艉向破冰使它在冰区掉头方面优势显着。在平坦冰的接连破冰和破冰厚度方面,也显着占优。”“雪龙2”号船长赵炎平说,作为一条新船,破冰过程中需求了解它的破冰功能,查看破冰轰动对船的影响。
此次航道破冰,采用了接连破冰和抵触破冰等方法,用时19.5小时,共破固定冰约14海里。接连破冰时,似乎有势不可当的气势;抵触破冰时,则是先倒退一段间隔,再冲向前方的坚冰。
“雪龙”号沿着“雪龙2”号拓荒的冰上航道前往预订卸货点(11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
“雪龙2”号新航道拓荒后,“雪龙”号连夜沿着冰上航道抵达卸货点,调查队打开了全方位的冰上卸货作业。我国第32次南极调查期间就曾跟从“雪龙”号来到南极的两台卡特雪地车,曾因车太沉、卸货地址间隔中山站太远等原因此没有上站,这次总算安全运抵中山站。
连日来坐镇驾驶台、3天只睡了几个小时的赵炎平表明对首场破冰“考试”比较满意,但“考试”的最终成果还要看接下来展开的破冰实验。
直升机将货品从“雪龙”号上调运至内陆动身基地(11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
依据调查队组织,“雪龙2”号从26日下午开端破冰实验,验证其艏向破平坦冰、艉向破平坦冰和平坦冰中反转等冰区飞行功能。
关注官方微信